四海宾朋来这里品味“最江南”——湖州南浔聚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8/03 10:03:4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四海宾朋来这里品味“最江南”——湖州南浔聚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字体:

  夏日,晨曦微露,欸乃悠悠,小莲庄荷花竞相绽放,摇橹船划破宁静水面。河边茶馆里,品尝南浔三道茶,巴西游客伊莲娜开启了新的一天。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江南!”她激动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感受,“今年6月起,中国对巴西试行免签政策。我带着妈妈来上海游玩,顺道来到南浔,真是不虚此行。”

  有朋自远方来。越来越多像伊莲娜这样的国际游客,来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游玩。今年1至6月,南浔古镇累计接待游客量超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53%;其中接待境外游客7.9万人次,同比增长101%。

  原生态江南古镇让游客流连忘返。沈勇强摄

  随着入境游持续火热和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加速推进,曾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财富传奇闻名的南浔,正不断增强“水晶晶南浔、最江南古镇”品牌吸引力,以文化自信走出江南、走向世界,为全球游客呈现中华传统聚落活态保护的样本。

  聚焦古镇本色,打造世界级江南文化展示窗口

  每天早上5点多,古镇老街还笼罩着微青色的稀薄晨光,“状元楼”面馆前已蜿蜒排起不少食客。

  一声轻微的“吱呀”打破寂静,店主周建英推开木质大门,热情招呼客人。食客队伍中有本地居民,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还不乏国际游客。周建英向他们介绍:“我们是百年老店,双交面是招牌,主要食材是爆鱼和酥肉……来一碗尝尝吗?”

  店面不大,只有几张八仙桌,客人们常常需要拼桌。“假期一天能卖上千碗,大家都看中一个地道、放心。”周建英说。

  “请问,‘双交’是什么意思?”来自新加坡的游客林章豪问道。

  “南方人一般把放到面上的菜品称为浇头,所以‘双交’就是‘双浇’。南浔最有特色的是酥肉爆鱼面。这个‘爆鱼’不是那个海鲜噢,是油爆鱼片。”周建英在忙碌之余耐心解释。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周建英一直坚守最传统的双交面做法。爆鱼酥香入味,酥肉入口即化,成为南浔古镇必打卡的美食之一。

  “和我去中国其他地方吃的面很不同,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多舌尖上的记忆”。林章豪说。

  和双交面一样,南浔的“三道茶”也向国际游客展示着南浔的待客文化和处世之道。在百间楼河东的囿舍民宿,经营者张蕾正向几位国际游客展示三道茶文化。

  三道茶由甜茶、咸茶、清茶三部分组成,分别对应“甜、咸、淡”三重风味,暗含“人生三味”的文化寓意。俄罗斯游客弗拉基米尔原本先喝了清茶,得知品尝顺序后,立刻要求重新按序品尝。

  “江南一带待客是极热情的,甜茶以糯米锅糍加白糖、桂花冲泡,客人上门先泡甜茶,表达‘甜介甜,甜一年’的祝愿。”张蕾介绍,“咸茶以熏青豆为主料,配以胡萝卜丝、橘皮等七种辅料;清茶则选用紫笋茶或江南绿茶,滋味清冽,寓意返璞归真。”

  素壁清朗,半窗透透,囿舍民宿主体建筑为明清古宅改建,保留青砖黛瓦、马头墙等传统元素,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形成古今交融的独特风格。“我们希望民宿能依托于古镇,相融于古镇,展现江南的小巷人家的现代风貌。”张蕾说。

  囿舍民宿还与景区合作,住客可以在码头免费乘坐接驳船,沿水路直达民宿,既能享受便捷服务,也能更好欣赏南浔风景。

  在这个傍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古镇,船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每天早上和下午,游船载着扮演新人的演员,上演“水乡婚礼”。喜庆的婚船上,“新郎”与“新娘”手挽同心结,站在船头沿河巡游。绿波荡漾的河道上,大红船队格外醒目。水上接亲、新人祈福等环节,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体现了古镇文化的传承。

  同样令国内外游客赞叹的,还有古镇保留完好的建筑群。懿德堂、尊德堂、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浔商群体将与外商交往中所体会到的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与江南的传统建筑融合,呈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格。

  走进张氏旧宅建筑群,传统的江南厅堂与浪漫的欧式建筑被高高的马头墙揽入一院,中式厅堂安装着西式天花板,铺设着进口釉面花纹地砖,巴洛克式的建筑物上又雕刻着牡丹等中国传统花卉图案。

  “不少外国游客表示,没想到外观如此中式的大院内,居然有他们国家风格的建筑。这种‘中西合璧’让他们很受震撼。”南浔古镇导游徐佳颖说。

  深挖特色资源,创新文旅产品激活市场潜能

  “我有一段情呀,唱给了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藏身南浔古镇的丝竹会馆,每天安排八九场评弹演出,节假日几乎场场爆满。

  游客有的提前在网上购票,有的则是被声声婉转的弹唱吸引而来。土耳其游客埃尔坎便是出于好奇走进这里的。埃尔坎驻足张望间,丝竹会馆评弹经营者邵剑走上前打起招呼:“Welcome to Nanxun to enjoy Pingtan(欢迎来到南浔欣赏评弹)!”

  余音还在梁柱间缭绕,埃尔坎便跃跃欲试,主动要求上台体验。评弹演员轻轻拨动琵琶弦,放慢节奏,带着埃尔坎唱起《茉莉花》。埃尔坎模仿着演员的动作,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唱起“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引得阵阵掌声与笑声。

  “其实歌词我不完全懂,但那种情感——忧伤、喜悦、讲故事的感觉,我能感受到!”埃尔坎说,“这样的体验太有意思了。”

  如何将静态文化IP转化为动态旅游产品,是南浔古镇迈向世界的关键。近年来,南浔区聚焦文化场景、文旅业态、文创产品,对南浔古镇景区进行再提升,一项项有江南特色的文旅体验活动应运而生。评弹之外,非遗体验也是南浔古镇有代表性的业态之一。

  “一支湖笔是怎样制作而成的?从原料进口到出厂,一般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大工序,细分有120多道小工序。”在南浔非遗馆,湖笔手工艺者张毓文向游客详细讲解湖笔的制作工艺。

  张毓文说,近几个月非遗馆的“洋面孔”明显增多。“每天都有外国游客。既有团队,也有不少散客。他们不仅喜欢了解湖笔的历史,还喜欢深度体验。”

  在湖笔非遗体验课堂上,张毓文通常会带游客体验择笔技艺。她将笔头在干燥状态下散开,一手握住笔杆,一手拿着修理工具,迎着光线将没有锋颖的笔毛拣去。

  “湖笔工艺尤为重视锋颖,择笔需要很强的耐心和观察力。”张毓文说,“我们希望国际游客能体验非遗技艺,带走一件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还能记住一个中国故事,感受中国人的智慧和温度。”

  除了非遗体验,在文化消费蓬勃发展的当下,文创产品正成为传统文化的新载体。

  走进小莲庄“南浔礼物·步步生莲”官方直营店,各类文创产品琳琅满目。通津桥纸雕灯采用高精度激光雕刻还原数百条线段,近十层镂空图案依次重叠后,呈现出通津桥两岸鳞次栉比的细腻街景;“浔象元宝”系列盲盒则以古镇吉祥物“浔象”为主角,让定胜糕、熏豆茶、湖笔、浔蹄等特产变得憨态可掬。

  “这里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是这款姓氏挂坠,我们都挺惊讶。”店员费蕴霞展示道。只见这款挂坠中间雕刻着不同姓氏,搭配精致的珠链挂绳,陈列在收银台旁。“因为他们的姓氏和我们不同,可能是买来送人,又可能是想借此了解中国古老的姓氏文化”。

  近年来,南浔古镇持续推动文旅产品创新,丰富旅游体验,让南浔不再“难寻”:以体验型、数智化为定位,加快中国电影资料馆、张龙翔故居、沈尹默故居等在建场馆开馆;开发运河长桌宴、“演艺+餐饮”、四象八牛私房菜等文化餐饮;研发推出“丝绸账房”剧场、“运河上的书市”等一批精致小项目……

  优化服务供给,持续提升国际游客体验

  “刚付款就能拿到退税款,这种购物体验太棒了!”近日,一位埃及游客在南浔古镇丝业会馆购买文创产品后,仅用时5分钟便通过“即买即退”服务收到退税款53.5元。

  “与以往需在机场排队办理退税不同,‘即买即退’是离境退税政策的升级优化。从今年5月开始,境外旅客在我们商店购物后,签订协议书并办理信用卡预授权,即可现场申领等额人民币退税款,实现‘购物即享退税’。”文创店工作人员介绍。

  锚定“世界级旅游景区”目标,不仅需要以文化为魂,还需要以服务为基。为了更好地接待国际游客,南浔古镇着力打造双语、小语种讲解员和导游人才专业队伍。“00后”郑驰成就是其中之一。

  2024年,大学毕业的郑驰成看到南浔古镇景区在招聘双语导游。作为南浔人,恰好自己专业就与英语相关,郑驰成便报了名。

  仅7月15日上午,郑驰成就接待了来自印尼和韩国的十几名国际游客。“我需要不断思考如何介绍,才能让他们更好理解。比如说,‘小莲庄’一般翻译为‘Xiaolian Garden’,但游客还是很难理解,所以我会意译为‘Little Lotus Garden’。”

  此外,南浔古镇还不定期给售票员以及其他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开展英语培训,全面提升接待国际游客的能力。南浔江南庭院度假酒店前台工作人员邵毅便是其中之一。今年5月,她参加了酒店行业的英语培训。“我们学习了如何用英语告知住客早餐时间、退房注意事项等,老师还教了我们一些南浔特产的英文表达,很实用。”邵毅说。

  在酒店入住方面,南浔还通过“e境通”身份核验系统实现国际游客“秒办”入住。游客在接入系统的酒店办理入住时,前台通过“e境通”识读仪扫描护照,10秒内自动读取信息,全程仅需45秒。

  “以往外国游客入住酒店,需要工作人员手工录入姓名、证件号、签证信息等,过程较为繁琐,还要复核,一次办理往往需要六七分钟,现在效率大大提高了。”南浔区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止于此,为全方位提升旅居舒适度,南浔还积极构建“枢纽接驳+水陆景观+公交网络”立体交通体系;争取“入浙游”大模型建设试点,探索建立入境游全链条便利化服务平台;按世界级标准升级双语导览、支付系统、涉外预案等软硬件……

  同时,南浔还加快建设多个青创社区,从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到配套设施,全面营造青年创业的氛围,吸引一批国内外青年扎根南浔。他们打造的项目,正推动古镇年轻化、国际化,为南浔未来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古镇通过免门票政策降低体验门槛,以非遗传承打破古镇同质化困局,用高品质服务构建主客共享旅游格局。”南浔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深度聚焦文旅融合,力争将南浔全域打造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和‘最江南’韵味的文化新高地。”

【纠错】 【责任编辑:王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