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运动起源于北欧,起初用于军事训练,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1983年定向运动被引入中国,并在1994年成为中国的正式体育项目。
定向运动按运动工具的不同可分为徒步定向和工具定向,其中徒步定向于2001年正式进入世界运动会。2025年成都世运会设项为徒步定向,下设3个小项,分别是中距离、短距离赛和混合短距离接力,赛程为期3天,共有80名选手参赛,男、女各40人。
比赛中运动员需借助地图和指北针进行导航,以徒步的形式快速穿越陌生地带,并依次到访若干个检查点,最终用时短者获胜。
中距离赛通常在森林地貌进行,每名运动员完赛时间一般在25分钟左右;短距离及短距离接力赛通常在城市、公园地貌进行,每名运动员完赛时间一般在12分钟左右。
定向赛事需要使用四大工具:高精度定向地图、专业定向指北针、电子打卡系统以及GPS定位系统。定向地图用不同颜色及符号标注地表植被、障碍物等要素;指北针帮助确认方向;电子打卡系统记录成绩;GPS定位系统追踪运动员行进轨迹,为比赛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大屏幕将展示运动员轨迹,提升观赛体验。
比赛时,运动员身穿GPS定位背心,佩戴电子打卡芯片,手持地图,借助专业定向指北针快速定位,规划最佳路线,按序到访多个检查点并打卡记录时间。打卡数据实时传输至成绩系统,最终根据完赛时间确定排名。
“奔跑的方向靠智力,奔跑的速度靠体力”,定向运动不仅考验运动员地图阅读能力,也考验路线规划的智慧与临场决策的敏锐性,是体力与智力的双重交响。
【纠错】 【责任编辑:贾紫来】